沈仲文
立足一域谋全局,把握大势谋大事。
“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两个大局”交汇形成的独特历史景观,凸显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特地位和巨大贡献。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今日中国之发展,早已不是一条平静的“内流河”,而是时刻与全球交融激荡的“世界性洋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展开推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纵深发展,中国是重要引领力量。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40年来,从“杀出一条血路”到“闯出一条新路”,深圳的一切奋斗与创造,始终基于一种特别的站位、特别的担当,始终置于全国大局、全球大势,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匠心独运丹青手,如椽巨笔绘奇峰。进入新时代,时代洪流、国家宏愿、历史选择,共同指向了深圳。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已经远远超越推动一城一域改革发展的范畴,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典范,在世界立起一个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城市标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新起点上,立足“两个大局”运筹帷幄的重要落子。
风正劲,帆高悬,中国号巨轮向着梦想劈波斩浪。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圳勇做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
(一)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2019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之治塑范例。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起源地,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的样本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增长或产业发展上,也落脚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提供丰富素材和鲜活经验上。深圳先行示范区,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战略平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根本上就是中国之治的城市范例。
霜重色愈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以来人类的最大危机。抗击疫情,既是一场大仗、硬仗,也是对世界各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深度检验、综合大考。这场考试,中国是优等生,深圳获各方肯定。面对疫情大考,深圳打响广东战疫第一枪,实现“社区传播零报告、医院感染事件零发生、监狱等特殊场所零感染、复工复产企业员工零发病,本地疫情零输出”,为超大型城市应急治理作出了有益的“深圳探索”。深圳也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权威医学杂志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成为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的精彩缩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作出了生动注脚。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严肃评价道:“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经此一疫,“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中国之治”的坚强有力,得以充分展现;经此一疫,我们更加自觉地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更加坚定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治理体系的成熟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渐进提升过程,需要把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牢牢把握综合授权改革试点重大契机,充分发挥技术领先的优势,推动更多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推动治理机制现代化、治理手段智慧化、治理方式法治化,全面提高超大型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多深圳经验、深圳智慧。
(二)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习近平2020年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创新发展敢为先。
创新决胜未来,科技关乎国运。“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没有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就没有深圳的强势崛起。40年来,从“三来一补”、贴牌加工,到“创新之城”“创意之都”,创新精神已经融入了深圳的血液。现在深圳新经济占GDP比重超过6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接近40%。深圳的科技型企业有7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底已经达到1.7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面旗帜愈举愈高、愈举愈稳。特别是深圳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9%左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PCT国际专利授权量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创新活力迸发。
创新是一场不凡的征途,须在高原之上勇攀高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用创新定义“中国力量”,深圳要敢为人先、向上突围、示范引领。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要做爆米花,更要种玉米。在激烈残酷的国际科技竞争中,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当前,深圳在科技创新的一些领域跨过了“拿来主义”的追随式创新阶段,进入了“无人区”的探索。要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突破口,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把“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清单,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要坚持走开放创新道路,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打造一个生机勃勃、葱茏繁茂的创新生态雨林。
(三)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习近平2020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脱贫攻坚当尖兵。
谁都不能否认,今日之中国,书写了全球“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作为一座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起来的超大型城市,深圳用实际行动,谱写着“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动人篇章。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反哺回报全国、帮扶落后地区已有30个年头。自1990年开始,深圳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超过400亿元,实施项目超过4万个,帮助近200万人脱贫奔小康。目前,深圳对口帮扶的地方涉及到全国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54个县(市、区),对口帮扶地区共有23.1万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116个深圳。
眼下,距离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不足百天,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决战决胜阶段。承诺如金,战鼓催人。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是一场苦仗、硬仗,承载着人民之福,聚焦着世界目光。躬逢伟大新时代,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与势;决胜脱贫在今朝,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担与责。历史性的任务,需要历史的自觉、历史的韧劲。
倾其所有,尽己所能。面对“贫困的最后堡垒”,深圳要继续以先行示范的担当冲在最前,战疫战贫两手抓,大力推动消费扶贫、就业扶贫,探索脱贫攻坚高效模式,确保对口帮扶地区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深圳还须继续做足衔接的“绣花”功夫。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等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和增强对口帮扶地区内生动力;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深化拓展区域合作,积极支持对口帮扶地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
(四)
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2020年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双循环中见真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双循环”战略是党中央基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主动战略抉择,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圳是重要支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深圳早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更是贯通国内国际、引领国内国际。因此,深圳在双循环中的表现,对全省、全国甚至全球都有很大影响。
育新机、开新局,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深圳要以“双区”建设为契机,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为重点畅通产业循环,以优化提升流通体系为着力点畅通市场循环,以城市群为依托畅通经济社会循环,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有效联动,带动更广阔的全国大循环,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
育新机、开新局,须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浪潮是不可阻挡的,去全球化只是一个回浪,无法改变人类社会交往日益国际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一直以来,深圳都是外循环拉动内循环的关键支点。面向未来,深圳要继续“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锚定梦想,我们穿越山海;锚定初心,我们担当使命。我们走在大路上,把卓越作为追求,让赶超成为常态,迎风顶雨向前冲,轨物范世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