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连续多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令代表委员振奋 抓住大机遇 建好大湾区

发布日期:2021-03-07   来源:深圳特区报

W020210310524636398804.jpg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杨少昆 摄

  

  编者按

  中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如何更好地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如何培育壮大新动能、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如何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系列问题,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都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从即日开始,本报推出全国两会“云访谈话发展”专版,邀请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畅谈相关热点话题,敬请垂注。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李舒瑜 甘霖

  连续第五年,粤港澳大湾区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让来自大湾区的在深全国人大代表、住深全国政协委员倍感振奋。他们说这体现了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也为大湾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如何抓住大机遇、建好大湾区?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到人才培养、推进创新创业再到湾区深圳引领作用的发挥,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

  应统筹管理大湾区“生命线通道工程”

  近年来,一提起港珠澳大桥,大家就会想到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在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发挥积极作用后,苏权科并没有停止自己的研究——在赴京参会前,他正率领团队积极研发“港珠澳大桥‘桥-岛-隧’全生命周期业务协同互联数据标准体系”,争取成为交通领域新基建的国际标准。

  在苏权科看来,受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条件、经验水平限制及境外技术封锁影响,加之缺乏对运维的重视,导致国内早期交通基建运维水平相对较低。又因长期存在的超载现象,使得大批交通基础设施性能退化严重,特别是一些重点区域的“生命线通道工程”,已经到了不能适应交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地步。这一局面亟须采取系统性的措施予以全面改善。

  “未来10年是新基建的关键‘安装期’。云计算、大数据、AI、物联网、5G必须协同发展,才能产生聚变效应和辐射效应。交通行业也必须协同发展,统一管理,改变单个项目分散研究、效率低下、浪费有限资源的现状,方能再上新台阶。简而言之,希望通过对重大跨海跨江通道的新基建统一管理,提高生产力,产生新效益,孵化新模式,涌现新业态。”苏权科说。

  当前,大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深珠通道、深中通道等“生命线通道工程”也正在推进中。对此,苏权科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线通道工程结构安全监测与运维技术中心”,统筹珠江三角洲重大通道工程的安全监测和智能运维技术管理,统一智能化运维的标准和方法,后续可在深珠通道、深中通道、黄茅海大桥等通道及港澳地区重要基础设施运维管理业务推广应用。

  另一方面,苏权科认为,应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重点研发专项,助力发展大湾区交通领域新基建。“要逐步解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过程中的管理和技术瓶颈,加快政府间协商支持,搭建技术合作开发和转让机构、孵化器和加速器,引入风险投资公司、中介服务机构等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苏权科建议。

  关键词

  自由港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姜建军:

  在深率先建设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要做好海洋经济文章,这已成为共识。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姜建军呼吁,在深圳率先建设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探索在合适区域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设在哪?姜建军认为,深圳已成为内地主要的游艇交易、游艇消费中心之一,有条件先行先试。去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琼港澳游艇“自由行”取得了多项重大政策突破,催生了游艇旅游新热潮。姜建军认为,“琼港澳”游艇自由行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提供了可复制借鉴经验。

  他建议,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和海关总署等部委制定《粤港澳大湾区游艇旅游管理条例》和《粤港澳游艇产业专项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着手,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游艇产业发展和要素流动,推动粤港澳游艇产业集聚发展。以深圳市大鹏新区、前海蛇口自贸管理片区等合适区域为试点,先行先试国际游艇出入境管理模式改革,推动港澳籍游艇在出入境通关、监管查验、码头设置、牌照互认、航行区域规划等方面形成突破。

  姜建军还建议加快研究粤港澳三地有关游艇规则衔接、政策衔接和体制机制衔接等问题,探索完善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制度,为粤港澳三地政府、企业和行业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

  创办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大学

  集成电路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全国政协委员、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建议,创办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大学,构建以大学为中心的集成电路产研生态圈、职教生态圈和资源生态圈。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对标国际先进制造的引领区,具备国内领先的创新机制和政策环境、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和科创企业聚集等显著优势,在广泛深入探索可持续、高质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责无旁贷。”

  王文银设想,以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大学为基地,跨时域、跨地域、跨校企领域、跨专业领域,打造集“大学校区+科研机构+科技园区+居民社区”于一体的产业创新聚集区,构建以大学为中心的集成电路产研生态圈、职教生态圈和资源生态圈。“鉴于资源要素较集中,建议落地广州或深圳。”王文银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阶联会长黄西勤:

  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在线服务平台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一系列鼓励港澳青年来珠三角创新创业的政策和举措纷纷出台,一大批双创基地和众创平台加速成形,为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了新动能。但我们调研发现,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阶联会长黄西勤呼吁,优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环境,让广大港澳青年在大湾区获得更好的发展。

  2020年,黄西勤等委员先后实地走访粤港澳大湾区的9个广东城市,到16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38家港澳青年初创企业,开展18次主题式交流座谈、114份网络问卷调查,了解了大量港澳青年在粤创新创业的情况。黄西勤认为,当前,各部委、各级政府对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很多,但“政出多门”,港澳青年们很难全部掌握。

  为此,黄西勤建议,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创新创业的政务服务。“建议由国家工信部牵头,建设港澳青年在粤创新创业一体化综合性在线服务平台。”这一平台实行法人和公民上网域名、账号、邮箱、信息等统一共享,实现工商注册、企业年审、社保缴费、资质申报等政务服务“一网通”,实现广东省到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全覆盖。”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

  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大湾区方案”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建议,选取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部署试点工作,尽快出台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碳达峰,进而为全国提供系统性的解决办法和经验。

  在朱鼎健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和经济圈在人口密度、建筑体量、电力需求等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已具备较好的前期绿色低碳试点成果,而且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的投资规模巨大,有先行先试的基础。

  就试点如何开展,朱鼎健提出,建议试点地区和城市尽快明确制订节能减排和加大绿色清洁能源使用率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表,以及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一方面精心做好控排节能这个“减法”,一方面因地制宜做好增加新能源供给这个“加法”。

  “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同时是全球首个实现公交全面纯电动化的特大型城市。试点方案可总结深圳做法,针对不同行业和城市制订明确的减排节能措施和行动计划。”

  专家点评

  深圳要更好发挥 核心引擎功能

  申勇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此,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重托,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大机遇,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世界湾区发展历史证明,湾区经济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产生,带动伦敦、福斯湾等多个湾区较早形成湾区经济雏形,促进国际贸易不断扩大,使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紧抓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推动钢铁、通讯、计算机等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创新群”的湾区叠加效应,实现了从边缘向中心的转变,建成了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推动美国、日本成为经济和海洋强国,尤其是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一代世界霸主。面对新的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粤港澳大湾区应该紧抓机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着力培育创新动能,大力布局新一代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探路冲锋。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中,深圳最重要的是要更好地培育和发挥核心引擎功能,一是要增强科技创新核心引擎功能。坚持“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等重点平台建设,加大科技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持续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以头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二是增强产业引领核心引擎功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经济等相关产业集群,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增强城市发展核心引擎功能。加强深圳与周边城市的城际线连通,将深圳建成我国重要的高铁枢纽和交通重镇,加大深圳大都市圈建设力度,加速推进深圳广州“双城联动”,推动建设大湾区都市圈集群。四是增强深港合作核心引擎功能。加强与港澳合作,以深圳河为重点,通过河套地区开发,将深圳河建设成为深港合作发展样板河,构筑西有前海、中有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东有沙头角中英街的合作格局,推动港澳尽快融入内地发展大局。五是增强海陆联动核心引擎功能,重点要加强与泛珠三角城市的区域合作,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与革命老区等内陆地区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实现产业有序外溢和本地产业同步升级。六是增强城市治理核心引擎功能。加快人文湾区、健康湾区和休闲湾区建设,积极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方式,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美丽湾区。(作者系深圳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