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前十城市榜单中,深圳蝉联榜首。此外,在科技创新竞争力、当地要素竞争力及营商环境竞争力等排名城市中,深圳皆名列前茅。
第22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摄影:何龙)
基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2021年7月,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名单出炉,深圳摘得53项大奖,获奖数在全省排名第二,取得科技创新“省考”的优异成绩。其中,南方科技大学在全省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彰显基础研究不凡实力。
近年来,深圳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固定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以南科大为代表的深圳高校建设加速推进,为深圳加强基础研究提供强力支撑。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市获国家基金立项数1011项,较2019年提高13.6%,较2018年提高44.4%。
此外,深圳制定《深圳市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办法》《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市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管理办法》等若干政策文件,基础研究科技计划体系不断优化完善。
打造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
位于光明科学城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大楼最近“火”了,慕名而来的科研人员、企业家、投资人和媒体记者络绎不绝。
创新中心的最大亮点就是“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即楼上是实验室,楼下是企业,打破研究院应用研究和初创企业的空间距离,解决初创企业缺乏设施和技术平台的瓶颈,极大缩短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
“光明科学城就是打造创新引领发展的一个新模式,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通过‘四链’融合、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开放的创新体系等举措,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除了光明科学城,未来,深圳将高标准推动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核心攻关加强科技供给
一根小小的血管支架,在国内竟无一家企业可以生产,支架材料全部靠进口,医疗器械领域的“卡脖子”比芯片更“要命”。目前,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的研发团队正努力攻关,有望解决这一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国产替代。
深圳全面梳理各重点产业链在共性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上的“卡”点,系统实施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围绕重点产业链实施创新团队“强链”“补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目前,深圳已出台《深圳市技术攻关专项管理办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攻关专项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实施梯度攻关计划,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承担技术攻关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战略性项目,精准突破“大卡”“中卡”“小卡”难题。
深圳通过集中突破核心关键新技术、开放式集聚全球创新能量,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不断提高供给体系“技术含量”,打造新技术供给的生力军,不断增强供给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