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帆船青少年俱乐部联赛(深圳站)比赛现场。(资料图片)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东升 摄
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市民徜徉书海间,常见读者席地而坐,专心阅读。(资料图片)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这个夏天,深圳人的文化生活里,有这样一幅幅画面:
7月底,为期四天的南国书香节暨深圳书展落幕,虽然期间雷电暴雨不断,场内却日日爆满。据统计,书展吸引了近50万人次读者,主分会场图书馆零售超过千万元;
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名单发布,深圳共有4部作品入选:歌曲《再一次出发》《信仰》,广播剧《大爱人间》,电视剧《黄土高天》,一批新时代文艺精品,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期许;
一场接一场的优质展览,排满了深圳人的时间表:“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年展览”“大汉海昏侯”“宋文治诞辰100周年深圳特展”……展览人气十足,周末时甚至需要排长队才能进场。
这一幅幅画面的背后,正是深圳文化创新的鲜活实践与傲人成果。近年来,深圳以“文化创新发展2020”为抓手,传播精神文明,繁荣文化事业,兴盛文化产业,让城市文化面貌蒸蒸日上,活力十足。
如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将城市文明典范作为深圳的战略定位之一,要求深圳成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这是中央的殷切期待,也是深圳的使命担当。
以梦为马,深圳文化正在策马扬鞭,一路前行,洒下一路芬芳。
●明德引领风尚 擦亮文明底色
“市民是文明城市的创造者,也是文明城市的受益者。每位市民都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大力支持文明城市创建,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日常行为做起,争当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城市。”最近,一封“文明城市共建共享倡议书”在市民中热传,收获热烈回应。
近期,深圳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查问题、补短板、促提升”行动,文明创建“十大行动”齐头并进,带动城市各项工作的深刻提升,将精神文明建设浸润到城市的方方面面。
因文明而闻名,文明,已经成为深圳闪亮的城市名片。
多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深圳,在全市上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目前,深圳已探索出一条以法治促进文明、以机制保障文明、以文化滋养文明、以科技助推文明、以共建共享文明、以传播弘扬文明的崭新路径。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近日,第十六届深圳关爱行动十佳爱心人物揭晓,他们当中有帮助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的残疾人工作者,也有四年如一日用爱守护朋友的小学生,还有为爱助行的暖心的哥……这些最美深圳人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温暖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深圳还涌现了一批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南粤最美少年等榜样人物,他们以凡人善举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成为城市爱心光谱里的最亮色彩。
街头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新市民培训”为来深市民上的文明素养“第一课”、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各种青少年德育活动……深圳正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教育全过程,以明德引领风尚,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以人民为中心 提升文化“获得感”
上周六,在福田区图书馆数字化阅读空间,一场由职业摄影师带来的关于单反摄影后期制作的讲座正在举行,每位听众在听讲的同时,还可以即时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很欢迎这样的公益讲座,听完后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场一名摄影爱好者告诉记者。
暑假里,深圳各大图书馆、书城都呈爆满之势,各种文学讲座、民俗文化展览、创客训练营等活动更是为市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亮色,这个周末就有多场活动在深圳各个公共文化空间举行:在深圳图书馆,“深圳记忆·传统手工艺展”展出各色深圳手工艺,带领市民去打捞“深圳记忆”;在中心书城的“深圳晚8点”,作家周婉京与观众一起走进电影大师伯格曼的世界;罗湖书城则邀请了作家张小娴、苑子文与读者见面,现场火热。
持续不减的阅读热情,是深圳这座“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常态。今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并首发城市阅读指数排行榜,深圳在城市阅读指数、城市个人阅读指数、城市公共阅读服务指数三项榜单上均居首位。
为建成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圳不断创新做法、完善机制,为市民畅享美好文化生活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650家,各类自助图书馆296台,“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战略布局持续推进,打通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正值建市40年,备受期待的新一轮文化设施建设已正式启动。深圳歌剧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新十大文化设施”完成选址,正逐步推进,“十大特色文化街区”的建设也正在进行。除此之外,深圳还将规划建设31个市级及51个区级大型文体设施,超过100个文体设施将在未来分期分批投入建设。
值得期待的,还有每年都在焕发新精彩的城市文化菜单。深圳在2017年首创城市文化菜单,打造了“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国际科技影视周、国际摄影大展等对标国际一流的文化活动品牌。“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城市的文化品牌在淬炼中不断提升,成为深圳着力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的鲜活注脚。
●聚焦文化创新 聚力产业发展
今年暑期档最火爆的电影无疑是正在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影片被称为“国漫之光”,深受好评。而在70家参与该片制作的公司中,就有6家来自深圳,他们共同为整部影片的精良特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深圳的文化产业实力可见一斑。目前,深圳文化企业超过5万家,从业人员近百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9%,成为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深圳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深圳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之一,2004年就将文化产业确立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出台了国内第一个文化产业促进条例,随后又发布了10余个文化产业政策或规划,涉及金融支持、产业空间、产业内细分行业专项政策等,去年深圳还制订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及配套政策,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深圳文化产业精彩谱写“文化+”大文章,从浅层相加迈向深度相融,培育更多新型文化业态。
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科技”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高科技优势,赋予传统文化以新形式、新内容,着力提高文化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代表企业腾讯已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华侨城和华强方特连续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文化+旅游”让“诗与远方”交相辉映,在总结以华侨城、华强方特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深圳打造出集聚文化旅游、文化演艺、文化艺术、文化相关产品制造等业务板块的文化产业集群,为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业态创新和品质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作为国内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深圳把设计作为一种创新力量,引领城市发展,把文化资源变成尖端生产力。据统计,深圳目前有6000多家较大的设计企业和近20万专业设计人员,设计产业每年产值约230亿元,带动工业产值数千亿元。
同时,深圳还不断促进文化与互联网、金融、商业、体育、时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成新的产业形态叠加、裂变,源源不断释放出新的产业动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回应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望,以城市文明典范为战略定位,以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为目标,深圳文化巨轮远航,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