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看中国·千家万户的事
广东: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粤大地谱写崭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2-08-08   来源:人民网-广东频道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广东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为广东改革发展定位导航。

  南粤儿女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俯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供图


  俯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供图

  坚持改革开放

  “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深圳莲花山公园,树木葱茏,空气清新。从早到晚,前来瞻仰邓小平铜像、俯瞰深圳繁荣景象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便来到这里,向伫立在山顶的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俯瞰深圳市的繁荣景象,习近平感慨地说,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是广东的根与魂,也是广东的使命与担当。广东牢记嘱托,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强劲动能。

  “十三五”期间,广东扎实推进18项重大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率先推进13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任务攻坚突破,省级权责清单事项从5567项大幅压减至1069项,累计取消各类证明事项1220项,形成了一批可供全国借鉴的广东经验和广东成果。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是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机遇。

  近年来,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双区”建设,牵引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以实际行动推动宏伟蓝图加快变成美好现实。

  “我在这里创业6年了,不仅收获了志同道合的伙伴、逐梦的舞台,公司规模也逐渐壮大。在这里能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澳门青年周运贤是珠海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他表示,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内地与港澳的制度衔接不断加强。最近几年,来珠三角工作、生活的港澳青年明显变多了。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深中通道等项目建设的推进,“一站式通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便利政策的落实,以及“跨境理财通”业务、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等试点工作的落地,粤港澳三地正从硬件、软件上加速实现无缝链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已成为许多港澳青年逐梦的热土。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1年,大湾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广东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其中绝大部分都在粤港澳大湾区,比2017年净增加2万多家。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

  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也如火如荼。目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部署的56项重点任务,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11项已经完成,海洋大学筹建等45项取得重大进展,5方面47条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部落地,先行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创新驱动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6万家

  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的智能装备生产线上,机械臂快速挥舞,精准地进行焊接、安装等工序。工程师动动手指,便可进行“虚拟”制造,提前检验生产节拍等,解决95%以上的潜在问题。



  明珞装备吉利西安总拼项目现场图。广州明珞汽车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创新创造创业离不开中小企业,我们要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总书记的话,坚定了我们从‘制造’迈向‘创造’的决心。”明珞装备董事长姚维兵说,创新是明珞装备自成立以来一直未改的初心。3年多来,公司始终深扎智能制造,坚持自主创新,如今已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制造供应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广东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亮出实招,高质量发展迈出大步。

  以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和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广东不断优化科技管理职能,努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十三五”期间,广东成建制、成体系引进21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落地建设,建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51家,先后组织实施8批次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在5G、超高清显示、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打破一批技术瓶颈,部分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让科研“种子”转化为产业“果实”,打造“广东科技品牌”。

  2017年以来,广东推动10家省实验室和多家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研究方向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202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12.44万亿元,连续33年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2017年的234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超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61%提高到3.14%;全省研发人员突破110万人;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这是12日下午,习近平在潮州市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考察。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自主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介绍,近年来广东大力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同时,支持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由企业牵头项目超过一半,参与项目达九成以上。2020年全省有7.3万家企业享受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效提高了企业创新积极性。

  通过出台“科技创新十二条”等激励政策,广东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培育了一批创新标杆企业,拥有爆发成长潜质的未来型企业不断涌现。

  数据显示,广东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3.3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超过6万家,稳居全国首位。截至2021年,广东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704家。

  赋能基层治理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发现春华幼儿园附近机动车乱停乱放”“梅龙路东泉新村站台(北)黄土裸露”……6月2日,深圳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全景式大屏幕上,“AI网格员”正对违规现象进行实时抓拍并推送。

  除了违规现象,在大屏幕上,视频巡查、城管事件、路灯状况等各种信息不断跳动,实现了党群服务、事件分拨、辅助决策等“一屏尽览”。



  近年来,深圳北站社区不断创新社区基层治理模式。人民网 江佳玲摄

  北站社区与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深圳北站同步诞生,深圳市大型保障房项目龙悦居小区也坐落于此,居住人口7.2万人。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这是10月24日,习近平在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了解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站社区视察时强调,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这句话一直挂在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近年来,社区党委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全覆盖,不断做精做细社区治理和居民服务,构建智慧共融、全民共享、和美大同的幸福家园。

  “我们探索‘党建+科技+治理’的数字化模式,于2019年10月建设社区级智慧指挥中心,率先试点运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一网全面感知、一键接办诉求、一屏实时调度、一路护航安全’。”北站社区党委书记郑阳说。

  基层治,天下安。着眼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广东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云浮,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探索以大数据为支撑、符合本地实际的“1+1+N”智治新路径,赋予重点企业“一企一码”、房屋“一户一码”等,精确管理服务,提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准确率。

  在汕尾,“民情地图”初步建成汇集“人、事、地、物、组织”的数据库,构建横向为“镇、村、组”,纵向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

  通过“互联网+网格化”,广东正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广泛赋能基层治理,不断优化基层治理规范化和治理功能,解决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不愿意”和“不方便”的问题。

  赋能基层治理,需要建立健全人才体系。2017年以来,广东省探索以专业社工充实基层民生服务力量,在全省建设407个镇(街)社工站,实现全省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同时,广东先后推出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统一全省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推进行业和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建立团员注册成为志愿者制度等一系列机制安排,为志愿服务提供有力制度支持和保障。

  随着志愿服务组织的蓬勃发展,在广东,由乡村、社区、学校、企业等自发成立的志愿服务团体已超过10万个,由社会组织发起的志愿服务项目超过34万个。

  推动乡村振兴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2.0版

  四周山环水绕,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村前屋后的道路干净整洁……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俯瞰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连樟村供图

  连樟村是粤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总面积31.83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民小组,人口共530户2417人。过去,该村是远近闻名的“空心村”、省定贫困村,2016年时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当时,连樟村给人的感觉就是‘脏乱差’。”连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飞红回忆说。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这是10月23日下午,习近平在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贫困户陆奕和家,同他们亲切地拉家常。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连樟村时对村民们说。

  近年来,连樟村把总书记的嘱托落实为行动力,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基础工程,引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碧乡生态茶园基地及茶叶深加工等20个产业项目,建成麻竹笋、玩具厂扶贫车间,引入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新业态,还成立村农贸发展公司,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模式。

  如今,连樟村131名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2万多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大关。

  连樟村的变化,是广东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历史性缩小至2.5以下,降至2.46。

  乡村要振兴,农业发展是前提。广东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摆在首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由2017年的5969亿元、3712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8369亿元、5169亿元。2021年农业总产值和增速均创198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2018年以来,广东把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

  “产业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龙头作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黄斌民介绍,2018—2020年,广东省财政安排75亿元支持产业园建设,2021—2023年,将继续安排75亿元,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2.0版。“目前全省已创建18个国家级、288个省级、7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排全国首位。”

  乡村要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广东省级财政累计投入966亿余元用于“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及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创建特色精品村、美丽宜居村分别达到1316个、12214个。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广东省提出,打造以中心村为节点、圩镇为枢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同步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先行示范带,进而辐射带动乡村全域全面振兴。

  目前,广东已启动建设示范带487条,初步建成3420公里。全省累计建成肇庆封开等5条省际廊道,打造了广州“花漾年华”、佛山“百里芳华”、茂名“精彩100里”、汕尾“蚝情万丈”和陆丰“滨海走廊”等200多条美丽乡村风貌带、570多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注重传承延续

  岭南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低头是古朴石板,抬头是青砖瓦房;闻到的是咖啡香气,听到的是盈盈笑语……漫步在雨后的永庆坊里,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在这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结出累累硕果。



  前来广州永庆坊的游客络绎不绝。人民网 陈育柱摄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统筹城市建设和文化保护,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名片吸引着全国的目光。潮州古城,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这是12日下午,习近平在潮州市察看广济桥,了解桥梁历史文化特色,听取修复保护情况介绍。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潮州市广济桥、广济楼、牌坊街,察看文物修复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文旅资源开发等情况,强调要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城区,彰显城市特色,增强文化旅游内涵。

  2021年起,潮州以古城为载体,在原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基础上,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投入了近29亿元整体性保护古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营造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老城市的华丽蝶变中,广东传统非遗技艺也不断绽放出新活力,非遗与旅游融合正成为岭南大地的新热潮,让文化旅游的内涵得到不断丰富。

  广州永庆坊聚集了粤剧艺术博物馆、三雕一彩一绣展厅、荔湾非遗体验中心、永庆坊非遗工作站等非遗空间,成为广州最具岭南风情的历史文化街区。

  潮州广济桥上,不同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在亭中进行技艺展示;牌坊街旁,多种充满独特韵味的文化老店鳞次栉比,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在“世界客都”梅州,客乡老街上聚集的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埔寨火龙、五华提线木偶等非遗展馆,已成为四方游客体验客家文化必去的打卡地。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推进,目前广东省已创新推出历史文化游径、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精品线路、片区超过400条(个),通过可玩可读“网红打卡点”,将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播到更广阔时空。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深圳莲花山山顶平台上,俯瞰深圳全貌。习近平总书记对围拢过来的市民群众说,“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还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蓬勃向上、欣欣向荣”,“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那时的深圳又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寄语,指点的是深圳、是广东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昭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可比拟的显著优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今天的广东,已踏上发展的新航程。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广东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把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