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监督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是推动全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今年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公报部署全年重点工作,第一项就是明确要求“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部署强化政治监督,着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为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谋深做实政治监督指明了方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四次全会聚焦深化改革这一主题对强化政治监督作出有关部署要求,正是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的具体体现,也有力彰显了把纪检监察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大局中谋划推进、保障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地见效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有力,改革才能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地推进。公报鲜明提出“坚决维护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既是纪检监察机关牢牢扛起“两个维护”重大政治责任的应有之义,也抓住了推动三中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为复杂,只有坚持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号令,才能有效防止和避免改革盲目妄动甚至出现偏差。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维护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督促各级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
坚持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这离不开严格的纪律作保障,特别是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容易出现各种各样抵触改革甚至干扰破坏改革的思想和行为。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勇于交锋、敢于亮剑,盯住重点人、重点事,聚焦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要工作、重要环节,坚决防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甚至阳奉阴违,不顾大局、各行其是以及搞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等行为,坚决查处干扰改革、破坏改革的人和事,切实打通改革举措落实中的堵点、淤点、难点,以有力监督保障改革顺利推进。
政治监督不是抽象的,监督的内容越具体,监督才能越深入。公报提出“紧紧围绕实现改革总目标和‘七个聚焦’、13个分领域目标进展情况,细化实化监督内容”,可谓要求明确、重点突出,为找准监督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指明了路径和方法。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覆盖方方面面,涉及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各层级职责和任务,实施的周期也比较长。纪检监察机关需要吃透全会精神、领会改革意图,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针对监督对象承担的改革任务,细化监督清单,运用清单管理、定期盘点、动态问效、常态化“回头看”等方法,不断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机制,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将各项改革举措一抓到底。对一些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改革举措,要加强协调监督,通过健全“组组”“地地”协同监督、“室组地”联动监督等机制,增强监督合力,推动形成全国“一盘棋”齐心协力抓改革的良好局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最终是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强化改革意识,振奋改革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各项改革部署真正落地见效。要按照公报“推动各级党组织聚力改革、狠抓落实”的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各地区各部门的改革责任,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紧迫感抓好贯彻落实,不断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