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水流深】坪山彭氏严守家训清廉重教传佳话

发布日期:2016-12-29   来源:深圳晚报

  先祖彭延年获赐“玺书褒谕”,后辈做人正直为官廉洁

  坪山彭氏严守家训清廉重教传佳话

  W020190809645786486928.jpg

  彭氏家族一本珍贵的上百年的家谱。

  W020190809645786550636.jpg 

  彭氏宗祠由于年代久远如今已显得斑驳陈旧,但却是当地彭氏族人的精神家园。

  在深圳坪山石井村,作为宋朝彭延年后裔的一支,彭氏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至今约300多年。

  国有典,家有训。彭氏后裔子孙遵循彭延年留下的《彭氏家训》,立身、处世、为人、做事严守家风。石井彭氏清廉重教在当地传为佳话,从这里还走出了新中国首位农业税专家彭晓帆,主持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农业税法》,被载入了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客家群贤墙。

  立身处事遵祖训彭氏自古重家风

  日前,记者来到石井彭氏宗祠走访,宗祠入口处一棵300年的白麻子古树依然婆娑盎然,历经岁月洗礼的彭氏宗祠诉说着世纪风雨。这座宗祠由于年代久远如今已显得斑驳陈旧,大堂里挂着的北宋彭延年公的画像更显其历史厚重。

  据记载,北宋一代名官彭延年,任潮州刺史为官8年,减赋税,修筑韩江堤,治水救灾,击流寇海寇,身先士卒,断指而不顾,与民生息救民如水火。彭延年因在治潮多有建树,从而深得潮汕百姓拥戴。神宗闻其政绩遂亲赐“玺书褒谕”,并召回朝中任大理寺正卿。据载,他临行之时,潮民感其恩德,不停挽留,“老幼遮道涕泣”,竟至流连七日不得动身。后人也给予彭公极高的评价:剔奸辨冤,秉公执法。赈灾祛弊,复业重农。修武御寇,平乱决胜。

  “作为彭延年后裔的一支,我们族人在石井落基生根,发展至今300多年。”彭氏后人年近六旬的彭伟忠介绍,彭延年公二十四祖彭鼎纲康熙年间移居惠阳县坪山,其子俊荣迁居石井,如今石井后人共有500多人,主要分布在深圳、香港,以及马来西亚等地,定居石井的族人约200多人。

  石井彭氏后人以延年公家训代代相传。在祠堂内,彭伟忠拿出了彭氏一本上百年历史的家训族谱,如今翻开残旧泛黄的本子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彭氏族人的家训十则:延师振德,礼遇须隆,澄心立雪,品第超庸,愿尔子孙,勤俭弗替……

  扎根石井后,彭氏族人一直将家训立为做人处事的准则,清廉重教代代传承下来。正是这些训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依然指引着彭氏族人坚守着廉、诚、智、信文化。

  据彭伟忠统计,仅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石井村200多名彭氏族人中就涌现出50多位教师和10多名校长。还有个传统一直沿袭至今,就是彭氏族人多爱好书法。

  “做人纯朴正直,为官廉洁正直。”彭伟忠退休前是深圳一名处级干部,他坦言,新中国成立后到现代,彭氏家族里还走出了多位厅级干部以及多任石井村书记等基层父母官,其中族里曾有一房里甚至还出了3任书记,“这些人做官奉公守己,从来没有出现过贪腐问题,这是值得族人骄傲的地方。”

  诞生新中国首位农业税专家

  时光流逝,落基生根300年的石井彭氏族人,如今已开枝散叶遍布世界各地。2016年11月27日,彭晓帆的子女孙辈,从广州、香港等地回到深圳坪山石井老家探访寻根,让他们自豪的是,彭晓帆作为新中国首位农业税专家载入了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客家群贤墙。

  彭晓帆是彭氏家族里最有名气的人物之一。1948年在香港参加组建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第一届民革中央候补委员。1949年参加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参加开国大典,历任中央财政部农业税司副司长、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等职务,主持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农业税法》。

  “父亲一生光明磊落,正直清廉,乐于奉献,虽遭波折险难,不改初衷。”彭晓帆的大儿子——今年72岁的彭颂涛老人一直珍藏着彭晓帆的书法字画。其中,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诗》名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彭晓帆曾用多种字体去书写,并挂在家中客厅的墙上,这首诗的内容是彭晓帆的自勉,也是其座右铭。

  “40年代初,父亲任职国民政府广东、广西税务处督察,他刚到广西时,当地个别官员知道后上门送礼,但都被父亲拒之门外。在大会上,父亲严厉批评了行贿之风,当时会场鸦雀无声。”在彭晓帆小儿子彭颂凯的记忆中,父亲尽管位居高官,但家族里几乎没有人找过他帮忙,因为族人都知道他的为人,从不为己谋私利。

  晚年时见国内财经人才缺乏,彭晓帆还以72岁的高龄创办了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并担任校长。虽为一所民办学校,学院的学费却是全市最便宜。“办学不是为了赚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这是他对当时个别因工资低有情绪的教授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彭晓帆的影响下,他的4个子女在教育、科研和传媒等各行各业均有建树,但都为人低调,安守本职。彭家的家训,父辈的榜样,彭氏族人就这样一代代传承,始终践行正直清廉、安守本分的文化。

  重修村志族谱更好弘扬家风

  彭氏宗祠在岁月的洗礼中已显得破落,但作为当地彭氏族人的精神家园,每年到春节,依然有海内外的彭氏族人回到石井,最多时有500多人参加,宴席可摆70余桌。

  古树、古井,还有古屋……日前,彭伟忠带着记者在村里走访,几乎每家每户的故事他都了如指掌。自从去年退休后,彭伟忠一年多来一直在石井村走访调研,如今在他的手机里满是当地村民的家谱和老照片,他的最大心愿是要重新编制彭氏家庭的村志和族谱。

  “如果不记载保留下来,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后这些都可能会消失。让后人知道家族真实的历史,知道了本源才会更好去传承。”正是出于对他的信赖,村里的老辈人将一本珍贵的上百年的家谱交予他保管。

  在彭伟忠看来,彭氏祠堂作为家族精神的象征,希望能尽早得以重修,而编制村志族谱,既能凝聚族人,也是激励后人,让廉、诚、智、信这些优秀品质,成为彭氏世代承袭的优良家风。

  专家点评

  传递家规家训 对社会是一种促进

  龙岗区客家民俗博物馆高级工程师 孙骞

  石井彭氏家族不大后人也不多,但这个家族的族人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彭延年公家训的践行者,这个家族将家训中的“隆师教子、奉公守法”等精神传承得特别好。这个村子老师特别多,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这个家族对尊师重教的重视。彭晓帆作为典型的人物,到晚年还办了广东财经职业学院,也体现了爱国情怀和对隆师重教家训的传承。

  彭氏家族也涌现出一批领导干部,其中有身居要职的官员,也有当地社区的父母官,但上至厅级干部下至社区干部的几十人中,没有一个在廉政上出现问题,没有发现一宗违法违纪的事件,彭氏家族为官之道严守奉公守法家训信条,做人坦坦荡荡,做事勤勤恳恳,这是彭氏家人值得骄傲的地方。

  彭晓帆等当地先贤载入了龙岗客家博物馆群英榜,将当地先贤留下的人文财富进行梳理和保留,通过这个平台更好地教育后人,非常有现实意义。目前彭氏后人中的热心人士也在积极推进完善重修家族历史和村志,通过整个家风家训的挖掘,可以彰显家庭对于德的教育意义,让家风更好传承。

  家庭和睦则社会和谐,很多家族将祖先留下来的教诲通过对联和牌匾等载体,润物无声地将家风进行弘扬和传承,告诫后人为人处世之道,将家规家训的正能量传递下去,给现代人启示和反思,对当今社会来说也是一种促进。(陈逸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