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唯过程”是重“迹”不重“绩”

发布日期:2022-07-07   来源:深圳特区报

近日,半月谈网刊发《追求“干过了、不担责”,“唯过程”虚风伤害了谁》一文,引起热议。文章提到,结果与过程,本该相辅相成。然而,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由于过于强调其中一方,反而相互干扰,在“唯结果主义”之外,滋生出“唯过程主义”虚风,导致一些“灰犀牛”风险在基层扩散。本期“廉议汇”就此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杨鹏(广东深圳 公务员):注重过程本是推进工作的一种方法手段,做好了有利于基层治理规范化、精细化。然而,如果过于强调过程,滋生“唯过程主义”虚风,也会过犹不及。譬如,一些地方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基层干部重“迹”不重“绩”,把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填表格、造数字、整材料上,看似兢兢业业、忙忙碌碌,实则忙而无功、碌碌无为。

邓海建(江苏南通 媒体人):没有过程控制就没有结果可期,没有结果导向就难有过程落地。过程与结果,本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基层治理中滋生的“唯过程主义”虚风,看起来是精细绣花、步步为营,说到底还是形式为上、痕迹为先。一句话,“唯过程主义”虚风,吹的不过还是形式主义的旧风。

个中道理,并不复杂:一则,“唯过程主义”操作是做给检查评比或者督查考核看的,不重结果、不肯担当,说白了就是图个形式、玩个样子,是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翻版”。二则,“唯过程主义”不是为民办事,纯属为己卸责,其危害是“好钢用在刀把上”,最后是材料做了一大堆、效果只是毛毛雨。

肖桂禄(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人民群众最盼的是解决问题,最怕的是形式主义。“唯过程”虚风,从表面上看,是把该走的流程走了、落实了各项要求;从本质上看,还是没有下真功夫推动工作、解决难题。这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把基层干部搞得身心俱疲,徒增心塞挫败和自我否定。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扫除“唯过程”虚风积弊,唯有真抓实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下功夫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工作不折不扣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以担当作为书写实干新气象。


“重过程”而非“唯过程”

■ 清如许

干事创业,结果很重要,过程同样重要。

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都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毕竟,凡事过犹不及。过于强调“结果”,容易滑向“唯结果主义”,滋生官僚主义,结不出什么好果;过于强调“过程”,容易陷入“唯过程主义”,助长形式主义,难免会虚功实做。

我们强调坚持“过程导向”,实质上是“重过程”而非“唯过程”。二者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重过程”是在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之下,注重完成工作的科学方法与实现路径。而“唯过程”则是脱离实际、脱离标靶,过度强调痕迹管理、量化管理,把“做过了”当成“做成了”,把“痕迹”当成“实绩”,导致治理“空转”。也就是说,“重过程”是务实,“唯过程”会误事。

遏制“唯过程”虚风,须树立正确政绩观,把精力时间放在为民服务中去;探索优化考核方式,杜绝“唯材料”“唯痕迹”的偷懒做法;下沉一线督导“过程”,实现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同频共振。

干事创业,唯“真”唯“实”。要有过程导向,不能“唯过程主义”;要有结果导向,不能“唯结果主义”。因为说到底,不论是结果导向,还是过程导向,都要以发展实绩为准绳,都要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衡量,来不得半点凌空蹈虚,非得一步一个脚印争取干出最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