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电视问政不能沦为表演秀场

发布日期:2019-06-26   来源:深圳特区报

  电视问政的形式,在中国并不新鲜。曾有一个县的环保局因电视问政,整个领导班子被集体免职。不过,此前被问政的多数是县处级官员,鲜有厅局级官员。近日,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的《问政山东》,首次让厅局级官员坐在镜头前,且“辣味”不减,直播形式不变,在切实解决了许多民生问题的同时,也把电视问政这一舆论监督形式推向深入。本期“廉议汇”就此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然玉(四川成都 媒体人):电视问政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了,此前不少城市每每因为电视问政太过火爆而引发热议,比如武汉、西安等。此番,山东的电视问政,应该说是如出一辙。梳理过往案例,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问题,例如流于形式,问政之后却不解决问题,问了等于白问。一些电视问政提出的问题实则都是老问题,过去拖着没能解决的,上了电视也不一定能解决。

  电视问政尽管看似热闹,但很多时候并没有对应刚性的督办机制,在喧嚣过后,很可能什么都没改变。从本质上说,只有将电视问政从一种节目形态升级为一种正式化的监督—反馈机制,才能让电视问政由虚而实。

  刘孙恒(云南昆明 媒体人):电视问政作为一种监督形式,既能倒逼领导干部积极作为,纾解庸政懒政现象;也能提升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让其善于与媒体和公众打交道;而通过问政过程中的良性互动,更能融洽干群关系,让公众看到政府为民服务的态度。

  电视问政的利好要真实可感,必须做到“两步走”。一是要问得“正”。既然是问政,刀刃向内之后就要让被问的领导干部有痛感,所提的行政方面问题必须要够“辣”,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二是电视问政要有台下问责作支撑。只有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后才能尽快解决问题;也只有责任到人,日常的履职和监督才能落实到位。

  何勇(山东临沂 自由撰稿人):俗话说,不看广告看疗效。电视问政节目也好,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也罢,有辣味不是关键,核心是要能通过节目实实在在地解决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

  如果电视问政节目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而只是让一些官员在节目中红脸、出汗、表态,那么就会沦为一场官员表演的真人秀节目,不痛不痒,最终失去生命力。电视问政要问出实效,关键是节目之外要有配套的“回头看”机制与问责机制,跟踪整改情况,巩固“疗效”。(整理:清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