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警惕干部的“补偿心理”

发布日期:2017-04-1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常德市原副市长卢武福曾作为援藏干部在西藏南部地区、海拔近4000米的隆子县担任过县委书记。然而,经受了雪域高原艰苦环境锻炼、考验的卢武福,却在回湘后的仕途中,开始觉得自己吃的苦要补偿回来,逐步成为了老板的“仆人”、金钱的“奴隶”。该如何警惕“补偿心理”成为一些干部堕落的“催化剂”?

  杨朝清(湖北武汉 高校教师):在艰苦边远地区吃了苦的援藏干部上演“变形记”,根源于内心的失衡与价值追求的迷失。“补偿心理”为失范行为找到了自欺欺人的理由,让少数官员的“欲望号”街车难以及时刹住、停在该停的地方。那些吃了苦、受了累的领导干部,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途径已经得到了相应的肯定与激励;打着感情牌的“补偿心理”,压根经不起推敲。沉湎于昔日的功绩,缺乏对制度的敬畏和规则的认同,让一些干部在越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融入过多功利与算计的“补偿心理”,最终让这些官员为自己的权力失范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然玉(四川成都 媒体人):从本质上说所谓“补偿心理”,只是官员自己给自己的一种暗示、一个借口,即便不是以“补偿自己”为理由,他们想必也会找到其他的理由来放纵自己。由于感到自己受苦了所以想获得补偿,这套逻辑其实并没有道理可言。做好自己的工作乃是干部的职责所在,在这个过程中苦点、累点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动辄出于“补偿心理”而自我堕落,可以说是心态失衡、价值观扭曲的典型表现。对此,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纵容。

  涂启智(广东深圳 职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应该得到回报,人皆有此心,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从这种角度讲,领导干部到雪域高原等艰苦环境工作之后,希望组织对其有所“补偿”,公众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可以接受。问题是,索取补偿也应有度,不能贪得无厌,更不可逾越法纪红线、严重损害人民利益。事实上,对于援藏等付出超乎寻常的领导干部,组织上对其在经济、政治等待遇上均已做出极具人文关怀的制度化安排。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扭曲的“补偿心理”折射其心中只有私利,并无公义。(整理 谢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