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补偿心理”需尽早矫正

发布日期:2017-04-14   来源:深圳特区报

  怀揣“补偿心理”的问题干部,其实就是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仗着自己吃过一点苦、受过一些累,在功劳簿面前就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很“特殊”,一门心思想着要在职务之外好好“犒劳”自己。在欲望的驱使下,全然忘了当初的誓言与承诺,背离了党员干部的宗旨与使命。

  廉不言贫,勤不道苦。真正廉洁的人,不会讲自己如何清贫;真正勤政的人,不会抱怨自己如何辛苦。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不能因为付出而总想着要索取不正当的“回报”,与执政为民的要求背道而驰。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既廉又勤的官吏。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的诸葛亮;如“躬亲庶政,不舍昼夜”“恶衣菲食以终其身”的司马光等等。封建官吏尚能如此,共产党人何言不能?

  说到底,“补偿心理”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尤其是把这种“心理”与“党员干部”这个身份放在一块的时候,更显得格格不入。说白了“补偿心理”就是一种思想之病,如若这种畸形的心理不及早矫正和治疗,不加强内心修炼和党性修养,就会病变成思想毒瘤,把心思花在不该想的事儿上,把手伸到不该伸的地方,走上歧途,跌进贪污受贿的深渊而无法自拔。(谢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