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纵深推进国企领域腐败治理

发布日期:2024-07-25   来源:深圳特区报

  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坚持个案查处与系统整治相结合,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烟草、医药、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新征程上,要进一步聚焦国企领域,突出铲除土壤条件深化反腐败斗争,促进国企健康发展。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叶惠玲(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国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但同时,国企经营投资活动链条长、层级多、规模大,易成为权力寻租、靠企吃企、权钱交易的重灾区。

  国企领域腐败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政治问题。“靠企吃企”问题隐蔽性、复杂性、危害性强,不仅严重污染企业政治生态,蚕食国有资产、职工权益,而且侵害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其危害性破坏性极强,必须坚决予以遏制和防范。

  肖桂禄(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我们在欣喜于看到损公肥私的“蛀虫”被揪出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国企领域遏制腐败增量、清除腐败存量的任务依然艰巨,靠企吃企、利益输送等问题依然易发多发,特别是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查处难度更大、危害性更深。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不是任人宰割的“唐僧肉”。要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紧盯国企“一把手”、班子成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紧盯融资投资、资金划拨、资产处置、项目决策、选人用人等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斩断设租寻租、利益输送链条。

  江文岩(广东广州 职员):纵深推进国企领域腐败治理,要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

  针对近年来查处的国企领域腐败案件,全面剖析案件暴露出的国企党的领导弱化、“一把手”独断专行、企业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等共性问题,深入分析现阶段国企领域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等新特征,聚焦制度薄弱点、权力风险点、监督空白点,把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推动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建立廉洁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整理:尹传刚)


挖“病灶”更要治“病根”

  ■ 清风扬

  国企领域腐败行为不仅损害企业和人民的利益,而且破坏社会公平,损害党长期执政的基础。

  推进国企领域腐败治理,需要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审视,从实际出发,既要挖“病灶”,更要治“病根”。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从近年来查处的国企领域腐败案件来看,一些国企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说到底还是因为理想信念滑坡,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发生异化。因此,要常态化组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引导和帮助其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始终保持正气充盈、志趣高洁。

  健全制度机制。防范化解国企廉洁风险,要害在防。怎么防?制度建设是关键一环。要推动国企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一套运行更加科学、约束更加具体的企业管理办法,从而压缩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狠抓风腐同查。要以雷霆手段严格执纪执法,让作风顽疾和腐败行为无处遁形。坚持系统施治铲土壤,行贿受贿一起查、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一起办,绝不允许因问题小而姑息,坚决斩断利益链条,从根本上铲除引发腐败的苗头、导致腐败的隐患、滋生腐败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