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截断“期权腐败”变现之路

发布日期:2023-10-30   来源:深圳特区报

  近日,媒体报道了重庆市九龙坡区旅游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姜廷宪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姜廷宪为不法商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时,通常不让行贿人马上兑现,而是约定待他退休经商时再以投资名义送上。他错误地认为,只要打好时间差,在任办事、退休收钱,晚年就能发一笔大财,而且可以逃避组织监督。其做法正是“期权腐败”的典型表现。即便“期权腐败”手段再隐蔽、方法再翻新,也掩盖不了权钱交易的本质。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然玉(四川成都 媒体人):相较于即时的、直接的“权钱交易”,期权腐败更为隐蔽、更具迷惑性。从某个角度说,这种腐败方式也更为危险。其中的逻辑很好理解,由于“期权腐败”时间跨度长,双方之间必须建立足够的互信和亲密关系。而在这一畸形的共生关系存续期间,各种形式的“官商勾结”不法勾当大概率会高频发生、长期存在。严查、严防“期权腐败”,截断期权腐败变现之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规范用权、民主决策、系统监督的制度建设轨道上去。

  江文岩(广东广州 职员):从查处的一些案例看,有的“人未退休,心先脱缰”,早早开始“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提前退休‘铺路架桥’”;有的在任时替他人谋取利益,离职后以聘任、入股等形式,将手中“期权”暗中“变现”。这实质上都是利用辞职、退休“打掩护”,搞“期权腐败”的戏码。要以案促改,强化警示震慑,深挖细查滋生腐败的根源,推动堵塞制度漏洞,压减权力寻租空间。

  杨朝清(湖北武汉 高校教师):“期权腐败”本质上是一种穿上“隐身衣”的隐性腐败,具有问题线索更隐蔽、取证更复杂、查处难度更大等特点。治理“期权腐败”的关键,在于做实对领导干部全链条、全周期管理与监督。一方面,要进行严格的任内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和事后审计,避免“带病离职”“带病退休”;另一方面,给退休领导干部从业戴上“紧箍咒”,完善退休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持续织密制度防护网,切断“期权腐败”的“变现之路”。聚焦谋利与收受好处之间的“时间差”,密切关注大额资金变动、频繁联系人员、投资入股、任职取酬等异常情况,精准发现和捕捉利益输送链条,“期权腐败”也就无所遁形。(尹传刚)


机关算尽不过是掩耳盗铃

  ■ 清风扬

  极少数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手中权力为他人谋取利益,不图当下“回报”,而是根据私下“协议”待离职或退休后以各种形式兑现。如此机关算尽,不过是掩耳盗铃。

  在任办事、退休收钱,寄希望于“长线交易”“期权兑付”,既暴露了贪婪本性,也折射出“退休后再‘变现权力’更安全”的侥幸心理。较之“一手交钱、一手办事”,期权腐败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严重破坏政治生态,破坏社会公平正义。

  “期权腐败”,说到底就是用权力“入股”,等着以后变现。其手段再隐蔽、方法再翻新,也会留下痕迹,掩盖不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本质。要做实对领导干部的全周期管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制度上彻底杜绝人为操作空间,截断“期权腐败”变现之路。对于搞“期权腐败”的党员领导干部,不管其离职多久、身在何处,都必须坚决予以查处。

  只要伸了不该伸的手,做了不该做的事,不管身在一线还是退休离职,都不会“一笔勾销”“既往不咎”。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这是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如果还是抱有侥幸心理,揣着明白装糊涂,即使机关算尽,终是“黄粱一梦”,难逃党纪国法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