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查几十个案子,要得罪多少人?老张啊,你图啥?”工作20多年来,这样的忠告,经常回荡在张松年的耳边,而发出这些忠告的往往都是张松年的亲朋好友。虽然查办案件得罪了很多人,但张松年始终只认一个理:干纪检监察工作,就是要坚持原则,无论涉及谁,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就要依纪依法坚决查处。
普陀区交警大队原大队长张某是张松年多年的同窗好友,长久以来,两家人相互走动,交情甚笃。
但就在张松年担任普陀区纪委副书记不久,一封反映张某贪污受贿问题的信访件就摆上了张松年的案头。
这封信,字字句句有凭有据,张松年看了三遍,越看眉头越紧、心里越急。他知道张某心思活、有闯劲,只是没想到,张某的聪明才智却用偏了。张松年知道如果这个案件深挖下去,就意味着两家人的感情从此决裂,但他还是做出了决定:如实报告组织,一查到底!
张某被立案调查后,正如张松年预料的那样,打听案件和说情的人接踵而至,其中很多人都是张松年的好友至亲。
但最终,张某还是被开除党籍,并被移送司法机关。
身为纪检监察干部,要面临很多复杂的矛盾纠纷。张松年分管信访工作时,恰逢普陀区朱家尖街道征地拆迁,当时有一封联名反映该村两名村干部贪污受贿的信访件,引起了普陀区纪委的高度关注。那封举报信上,有多位村民签名,签名下的血色手印刺痛了张松年。而且,一些村民还一度聚集在区政府门口上访。
举报内容是否属实?单从举报信,张松年得不到答案,他决定深入村民中进行详细了解。
一天晚上,朱家尖街道纪委书记陪着他走进一户村民家中,还没坐定,闻讯而来的村民便将张松年等人团团围住,并高声责骂“官官相护”。“我们是下来了解情况的……”张松年想解释来意,然而他的声音却被村民激动的声浪盖过,几个情绪激烈的村民甚至开始推搡张松年。张松年深深体会到问题的棘手。他与村民们逐一促膝交谈,认真了解情况。在一个月的调查之后,调查组召开村民座谈会,将调查核实情况进行集体反馈,并为群众释疑解惑。在事实面前,村民们疑云顿消,对调查结果深表满意。这起信访事件的成功处置,既为村干部澄清了是非,缓和了干群矛盾,也使群众受到了教育,增强了法制意识。
风波终于平息,但风波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得不令人深思。在调查组给当地政府的反馈报告中,张松年提出了村务公开等几点建议,此后,街道积极实施村务公开,一跃成为全市村务公开工作的先进典型。
张松年的正直与能力得到了很多群众的由衷认可。他接待群众上访,被大家称为“专家门诊”,许多信访群众指名要挂他的“专家号”。
泗湾村有个姓方的老伯,过去曾受过不公正待遇,但是其举报的对象早已过世,但他坚持要张松年介入调查处理。为了让行走不便的方老伯少走些路,张松年主动到他家去接访,听他倾诉。此后,张松年便一直帮助方老伯收集当年案件的有关材料,并向有关单位反映情况。最终,方老伯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持续多年的信访件终于圆满了结。
几年前,张松年的肺部出现问题,整晚咳嗽得睡不着,到本地医院连续打了9天抗生素,也不见好转。在家人和同事的一再劝说下,张松年来到上海一家医院看病。经过深入检查,医生诊断,张松年是因为长期疲劳过度,导致细菌侵入肺部,必须马上住院治疗。但是,张松年却放不下手头的工作,于是把上海医院的治疗方案带回来,让本地的医生照单治疗。
由于长年超负荷工作,张松年的身体每况愈下,领导和同志们都很心疼,希望给他换个轻松点的岗位。但张松年却说:“我热爱这份事业,只要我还能干,就要坚持到底。”
“纪检监察干部在查处违纪违法问题的同时,更要保护好自己,把好亲情关、廉洁关。”这不仅是张松年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是他对年轻纪检监察干部的希望,“纪检监察干部的‘手电筒’,不能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身为纪检监察干部,就一定要站得直、行得正、不怕苦,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好表率。”(颜新文 通讯员 蔡琳 李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