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沫阳镇董细村是深度贫困村。该村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只有1350亩,属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区,土地贫瘠。全村共辖5个自然寨6个村民组,241户1068人。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39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7.3%。
2016年,按照组织安排,罗甸县纪委监委负责挂帮董细村。“董细的山水养育了我,现在我申请去驻村,带领全村老乡一起脱贫。”县纪委监委办公室工作人员黄崛郑重地向组织提出申请。组织很快同意了他的申请,安排他到董细村任支部书记。
“他虽是农村娃,可是已经坐了这么多年的办公室。现在来驻村,能干什么?”黄崛前脚刚一到村,就有人开始犯嘀咕。为彻底消除群众的质疑,黄崛到村后一刻也没有停歇,迅速进入角色。
黄崛走访到村民王兴和家时,老人告诉他:“村里缺水的问题,我们反映很多次了,但一直没人能给解决。”黄崛在他家厨房看到老人依然还用着几十年前的石水缸蓄水,平时还得自己拿桶去水源点提水。黄崛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彻底解决董细村用水难的问题。
用水等不得。黄崛立即向相关单位反映情况并申请政策资金。他不厌其烦的沟通请示,后来上级部门帮董细村建设了5000立方米的灌溉山塘水池,400亩良田灌溉和100余户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以解决。
黄崛还带着村干部找移动公司帮助协调解决网络的问题,实现了数据网络户户通。疫情期间,村里孩子们的网课没受影响,就得益于数据网络全覆盖。
“打造一份巩固的产业,才能帮助乡亲们真脱贫,保障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黄崛和村委会把目光转到全村的产业发展上。
在考察当地环境土壤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大家一直认为当地气候条件适合种桑养蚕项目,还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针对群众发展种桑树养蚕项目没有经验的问题,黄崛挨家挨户地宣传动员,打消群众的顾虑。“技术上,公司会派技术人员来手把手的教大家。流转的土地,我们按每年每亩700元标准进行补助,同时你们还可以到公司里面务工,增加收入。”
董细村采用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种桑养蚕项目,流转了500亩土地种桑叶,带动48户贫困户增收约1.1万元。眼下,董细村的500亩桑树长势喜人,还带动该村周边务工200人次。
2019年董细村全村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1.31%。黄崛用长达4年的坚守兑现了自己当时反哺桑梓的诺言,他的真心付出也逐渐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这几年,村里面修了路,通了水,村里面变化很大。”
“今年我家房子建起来了,还买了小车,我对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工作非常满意,他们真的很辛苦。”
黄崛说,其实村民们在肯定扶贫工作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小康生活的向往,这都是他和村干部们肩上的重任。(贵州省纪委监委 || 责任编辑 赵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