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模范 奋斗赞歌
郭兰英:我们要真心实意地歌唱祖国
图为2012年5月23日,郭兰英演唱歌曲《南泥湾》。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舞台上,年轻的演员们唱响《我的祖国》;舞台下,90岁的郭兰英专注地听着、看着。歌声落下,郭兰英说:“大家唱得好!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坚强的、英雄的。我爱我的祖国。我们要真心实意地歌唱祖国。”
9月25日,久居广东的郭兰英回到北京,回到曾经工作的中国歌剧舞剧院。人们说:“咱们的歌唱家回来了。”郭兰英连连摆手:“你们这么说,我很紧张,很害怕。”
郭兰英不习惯别人称呼她“歌唱家”,她把自己看得很普通,喜欢别人直呼其名。这次回京,她就住在中国歌剧舞剧院附近的一家普通宾馆。考虑到郭兰英的年龄,工作人员给她订了一间大床房,她婉言谢绝了,和陪同来的侄女住一个标准间。她也不在宾馆里用餐,想节约些经费,就到剧院里的员工食堂吃些稀粥小菜。
谈及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这位一辈子感恩党、歌颂党、歌唱祖国的老人略显不安:“这个荣誉是人民给的。我自己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想多做点,年龄大了,做不了了。”
一生孜孜不倦地歌唱祖国、心系人民,扎根群众,讴歌时代,郭兰英唱着《我的祖国》,鼓舞了几代中国人。
1929年出生的郭兰英,4岁就进了戏班,学习晋剧。十几岁时,她到张家口演出讨营生,表演逐渐成熟,演出了近百出大戏。而她无意中看到的一场戏,改变了一生的道路,对艺术的理解也发生了根本转变。
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进入张家口办学,并演出“新歌剧”《白毛女》。崭新的表演形式、强烈的戏剧冲突,尤其是批判反动势力、歌颂底层劳动人民的内容,深深打动了郭兰英的心灵。“新歌剧”的场景在她心头挥之不去,“这样才叫演员演戏,这叫真戏,这是演员演的真戏。”
“自己也要演这部戏!”郭兰英义无反顾去追赶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几经周折,她找到了这支演《白毛女》的队伍,并从此参加了革命,开始钻山沟、吃小米、吃黑豆的生活。
“歌曲都是从人民群众中产生的,唱的都是人民自己的生活。”郭兰英曾这样定义自己的创作和表演。新中国是人民的新中国,选择与伟大时代相结合,把自己的命运跟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成就了此后的郭兰英。她成了大地的歌者。
几十年间,郭兰英将戏曲艺术中唱功和做功两个方面融入“新歌剧”中,也影响了民族新歌剧的发展。《我的祖国》《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南泥湾》《绣金匾》以及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著名唱段,都成为传唱至今的歌曲。作为中国艺术的使者,郭兰英曾出访几十个国家。
郭兰英永远记着周恩来的嘱托:“一定要把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给下一代!”1982年,她告别舞台,走上讲台。后来,她在广东番禺创办了“郭兰英艺术学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
“歌唱《我的祖国》,不仅仅是听声音,而是给观众表达我的祖国是什么样子的。”这是郭兰英的艺术理念。她教学生,不是站在台上说,而是亲自带着学生做示范。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细微到了极致。
“我是党和人民的女儿,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党的培养,人民的哺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继续发挥余热,把学校办得更好。”
今年的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上,郭兰英再次站在舞台中央,唱起《我的祖国》。倾情的演唱,让那“一条大河”穿越悠远岁月,激起人们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恋。
“走路都哆嗦了,唱歌气也达不上去了,但是为人民服务的心,一辈子都是扎根的。”郭兰英说,“这首歌完完全全是代表了我的内心,也代表我郭兰英的生命啊。没有祖国,哪有我郭兰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