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年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恢复重建,在当时的常委中,有一位巾帼女杰帅孟奇。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我党组织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她,很早失去亲生女儿,却收养和照顾了许多烈士子女,被许多人亲切地称呼为“帅妈妈”。
本期初心故事,记者参观了位于湖南省汉寿县的帅孟奇纪念馆,走访了帅孟奇养女、沈绍藩烈士遗孤舒炜,为您讲述这位革命老人的传奇人生——
“一度梅花一度春,傲霜战雪迎春来。漫山萌芽向阳发,粗干老梅绿叶生。”采访伊始,年近九旬的舒炜老人拿出一纸帅孟奇手写诗的原稿,珍而重之地递给了记者。
1976年元旦,帅孟奇写下这首《新年咏梅》用以勉励舒炜和帅承戡(帅孟奇之侄)夫妇,而这首诗,亦是她的自勉之作。
腊梅花开之时,恰逢帅妈妈的生日。她的一生,正如这遒劲的腊梅,高洁正直又馨香宜人,始终昂然挺立,绽放着耀人光彩。
没有孩子却儿孙满堂
——慈母柔肠、大爱无疆的帅妈妈
“没有孩子却儿孙满堂,没有视力却有敏锐目光,没有权力却最受崇敬,没有享受却活得最长。”这首题词,出自陈赓将军之子陈知非、陈知建为祝贺帅妈妈寿辰而合力完成的书画作品,短短四句,道出了无数认识帅孟奇之人的共同心声。
画上,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帅孟奇与盛放的“粗干老梅”并立着,身姿是那样挺拔、笑容是那么温暖,透过画面,我们仿佛能闻到“老梅”那凌寒怒放的沁人清香,感受到老人那“傲霜战雪”的革命情操……
回看帅孟奇的一生,她收养和照顾了许多烈士子女,除舒炜以外,彭湃的儿子彭士禄,郭亮的儿子郭志成,黄公略的女儿黄岁新,罗亦农的儿子罗西北,李硕勋的儿子李鹏,任作民的儿子任湘、任楚,陆更夫的女儿黄曼曼等,都是她的孩子。“帅妈妈”这个温暖的称呼,寄托的是这些孩子对帅孟奇发自内心的敬爱。
“妈妈对待我就像对待自己亲生子女一样”,说起帅妈妈的养育之恩,舒炜的语速一度放得很慢,眼眶湿润了起来,“记得小时候在延安,我染了一身可怕的疥疮,身上钻心般发痒,每天换下来的衣服被脓血粘在一起,那时没有肥皂,妈妈就采些灰灰菜在冰冷的延河水中搓洗……”
延河水冷,冻裂了帅妈妈的双手,但一腔爱子之心,却是那么炽热。她尽管失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却始终扮演着“妈妈”这个伟大的角色。
1992年,帅孟奇95岁生日那天,她的孩子们和过去一样不约而同地来向她庆贺,有的拿长寿面,有的拿自己烧的拿手菜,帅孟奇也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好东西……“我虽没有亲生儿女,可我并不孤独!其实,我是孩子最多的一家,我的家里最热闹了!”
而每当这些孩子团聚在她身边时,帅孟奇总忘不了嘱咐几句:“你们一定要继承你们父辈的革命事业,像他们那样,做一个诚实的、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些教诲,深深地烙印在孩子们的心中。时隔大半个世纪,舒炜仍记得当初帅妈妈送她参军时写的那首小诗:“十五有志去参军,继承父志干革命。精通业务勤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这首饱含妈妈殷切期望的诗,被舒炜抄在笔记本上带在身边,给了她无比的勇气和信心。
其实,帅孟奇的慈母之心又何止只是对那些革命后代!在纪念馆的陈列展上,有两则关于“帅孟奇奖学金”的旧报道。一则讲的是1998年帅孟奇去世后,按照她“存款捐给国家作教育经费用”的遗愿,将她遗产的一半2万元捐赠给天津大学,奖励优秀学生党员;另一则讲的是将剩下的2万元捐献给汉寿一中,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下一代成长的关切,世人有目共睹。
把革命大家庭当作自己的家,把革命后代当作自己的子女,把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帅孟奇无怨无悔地付出了一切。这种爱,超越亲情、跨越血缘,是无疆的大爱!
把一切献给党
——信仰坚定、党性纯粹的帅妈妈
时针拨回到风云激荡的1926年。
在位于洞庭湖西滨的湖南汉寿县,人们常能在街头巷尾见到一位年轻短发女子的身影。锣鼓一敲,她就站到凳子上,大声动员妇女放足、剪短发,宣讲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先进思想。她,就是帅孟奇。
这一年,帅孟奇经詹乐贫(后任汉寿县委第一任书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后,詹乐贫告诉她:“你从今天起就是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了,希望今后努力为党做出更多的贡献!”帅孟奇坚定地答道:“我的誓言,都能做到。”
她,确实做到了。1932年10月,正在上海领导丝厂工人罢工的帅孟奇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坐老虎凳、压粗木杠子,被绑到门板上、从鼻孔里灌入煤油水……当她被抬回来时,牢里的犯人们都惊呆了:七窍流着血水,牙齿被打掉,右腿被折断,帅孟奇浑身血肉模糊,已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行刑的敌人始终不解,为什么她这样一个弱女子受尽如此严刑拷打,却不吐露一位同志的姓名、不泄露丝毫党的机密。然而,帅孟奇的同志们都知道,她在坚守自己的入党誓词,因为她是一名共产党员。
从二十几岁的年轻小姑娘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长达七十多年的革命历程中,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奉献,始终是帅孟奇融于血脉的不变本色。
走进帅孟奇纪念馆,陈列柜里有这样两件特殊的藏品:一件是1980年3月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发给财政部的公函,上书“中央纪委常委帅孟奇同志将个人的存款两万元连同利息九百二十七元一并上交国库支援国家建设,请办理接收手续”,另一件是一张相应的红色收据。虽已泛黄褪色,字迹难以辨认,但其背后诉说的感人事迹,让人不由肃然起敬。
那是文革结束后,组织给帅孟奇补发了工资。拿到这笔钱的帅孟奇,毫不犹豫地把钱捐给了国家。有人劝道,您身体不太好,这些钱留着晚年用吧。她却坚持表示,党和国家现在比我个人更需要钱,虽然这些钱算不得什么,但总比没有好!爱党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帅孟奇退居二线后,每遇到亟须解决的问题,总是忧心忡忡、心急如焚,吃不好、睡不安,拄着拐杖、带着心房的震颤(帅孟奇有心脏病,容易房颤)东奔西跑。“我是个老党员,应该为党多做些工作”,面对身边人的关心和劝说,她的回答依然像年轻时候一样坚定。
芝麻官为民办事不怕丢乌纱帽
——实事求是、为民服务的帅妈妈
1949年7月,年过五旬的帅孟奇调至中央组织部工作。作为干部处副处长,帅孟奇分管审干、党籍、党纪等工作,异常忙碌。
那时,找中组部要求解决党籍问题的人很多,帅孟奇反复强调,要坚持原则、掌握政策,既要维护党组织的纯洁性,又要用好人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她对每个人的问题都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提出处理意见,让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不仅如此,帅孟奇更是将工作的一半时间都投入到基层调研上,倾听群众意见。1959年,帅孟奇到湖南农村调查。5月中旬的一天,一位青年农民拦住帅孟奇的车子向她反映:“去年水稻插得过密,平均亩产只有300多斤,有的只有100斤左右。我们这样好的田,只收这一点粮食,真是痛心……希望上级多下来了解群众的意见。”获知实际情况的帅孟奇,回京后就向部里和中央作了详细汇报,同时她还亲自给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打电话,要他将不合理密植问题向毛主席报告。“不久,毛主席亲自找我谈话,了解情况。”帅孟奇实事求是、敢于直言的精神,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的帅孟奇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不顾80多岁的高龄和近乎失明的视力,她一如既往地热忱工作,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等付出了大量心血。
“当时每天都会收到好几封申诉信,有的字迹潦草,很难辨认;有的噜里噜苏,一大厚叠,看起来特别费力……帅妈妈总是教育我要耐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秘书陈双璧的记忆里,帅孟奇对待每封信的态度都极其认真,“她批转到各地的信件,从不指手划脚硬要人家办理,都是请他们查明情况,按照政策实事求是处理。”
繁忙的工作对于已是垂暮之年的帅孟奇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但她不以此为苦累,而是把努力工作视为职责所在、担当本分。她常讲,“一个共产党员最难的是一辈子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底”。
偶尔疲惫至极时,她会轻轻地摩挲摆在办公桌上那尊小巧的唐知县塑像。唐知县那“芝麻官为民办事不怕丢乌纱帽,还把元宝踩在脚底下”的精神,让帅孟奇尤为赞赏。在纪念馆,记者见到了这尊塑像,尽管岁月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但唐知县那七品芝麻官的红色衣袍却依旧光彩鲜亮。
不该办的事,我就是不办
——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帅妈妈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这句古语,是帅孟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衣着朴素、饭食简单,她的生活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
“帅妈妈今天穿新衣服了!”1992年,帅孟奇95岁生日时难得穿了一件新衣服,让前来看望她的李鹏同志连声感叹。因为大家都知道,帅孟奇很少穿新衣服,也很少有好的衣服,连30年前的旧衣,补丁打了一个又一个,没有办法再补了,她还改成马甲继续穿着。
这些事,舒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更多的是由衷的钦佩与崇敬:“一件呢子外套,外出开会才穿;一条毛裤,是用不同颜色的毛线打成的;专车只有开会才坐,为了避免身边人公车私用,妈妈还自己掏钱买了辆自行车,平常家里买菜干活都用自行车……”
有次舒炜买了台冰箱,不便搬运,当时恰好帅孟奇的司机要接送客人,舒炜就让司机捎带一程,拐了个弯将冰箱送去了家里。“这是私事,你做得不对”,帅孟奇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严厉批评了养女。最后,舒炜当面作了检讨并交了5元钱的汽油费,才算让妈妈消了气。“再也不敢用公车了”,这事看起来虽小,却让舒炜彻底明白了作为党员,公私分明是必须坚守的原则。
后来在1986年,舒炜陪同帅孟奇去广州治疗眼疾期间,顺路去深圳玩了一趟,由于没带够钱,事后才补交了住宿费。帅孟奇知道这事后,特意开了一次临时党小组会,开会对象有秘书、公务员和舒炜夫妇。大家先畅谈了改革开放的新气象,说有好的现象,也有坏的现象,但要看主流,不要看支流,有些不好的是支流。然后帅孟奇突然把严肃的目光投向了舒炜,说她去深圳玩了两天,没有交住宿费是不对的,是自私的表现。“我于是赶紧解释,说是已经请陪同人员代交了,这才消除了误会”,提起这场三十多年前的特殊党小组会,舒炜仍是记忆犹新,“事后,妈妈还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我再送你八个字:继承父志,切勿自私’。”
舒炜知道,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向大公无私,最反对以权谋私,也从不为亲属走后门。曾经原纺织部的领导同志考虑为照顾帅孟奇的生活,拟把在山西榆次经纬纺织机械厂工作的帅承戡调到北京工作,她却坚决不同意:“他的工作、他的路要靠他自己去闯,不要给予任何照顾。”
当有些亲属要求帅孟奇帮助解决工作时,她亦是严词拒绝。1981年,帅孟奇家乡的一个侄孙打着她的名义去找县委书记要求安排工作。帅孟奇得知后立刻让陈双璧去信告诉县里,凡亲属以她的名义谋求特殊照顾的,一律不要理睬,同时还给这个侄孙去信,严肃批评了他的错误,并鼓励他做一个有志气的诚实青年。
面对这样的帅孟奇,她的亲戚中有人失望不满,甚至骂她“六亲不认”,但帅孟奇听后却一笑了之,说:“不该办的事,我就是不办。我是为人民服务的,又不是为亲友服务。”掷地有声的话语背后,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大公无私。